首页 >> 宝藏问答 >

俎读音及释义

2025-11-06 04:55:34 来源:网易 用户:梁伊洋 

俎读音及释义】“俎”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常见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读音和含义,以下是对“俎”的详细解析,结合文字说明与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读音

“俎”的拼音是 zǔ,第四声。

二、字义解析

“俎”在古代汉语中主要表示一种祭祀用的礼器,同时也可指切肉的砧板,具有一定的文化与实用双重意义。

1. 祭祀用的礼器

在古代,尤其是商周时期,“俎”常用于祭祀活动,是摆放祭品的重要器具。它通常由木头或石制成,形状类似于案几,用于放置肉类等供品。

- 例:《左传》中有“设俎豆”之说,即设置祭祀用的礼器。

2. 切肉的砧板

在日常生活中,“俎”也指切肉用的砧板,类似于现代厨房中的菜板。

- 例:《孟子》中提到“庖丁解牛”,其中“俎”即为切割牛肉所用的工具。

三、常见词语与用法

词语 含义 出处/例子
俎豆 祭祀用的礼器 《左传》:“设俎豆以祭。”
俎上肉 祭祀用的肉 《史记》:“庙中无俎上肉。”
解牛之俎 切肉用的砧板 《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四、总结

“俎”作为一个古汉字,虽不常见于现代口语,但在文学、历史和传统文化中仍有一定地位。其主要含义包括:

- 祭祀用的礼器,象征神圣与庄严;

- 切肉的砧板,体现生活中的实用性。

通过了解“俎”的读音和释义,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方式。

表格汇总

项目 内容
拼音
声调 第四声
主要含义 祭祀用礼器 / 切肉砧板
文化意义 古代礼仪与生活工具
典型用法 俎豆、俎上肉、解牛之俎
出处 《左传》、《孟子》、《庄子》

如需进一步探讨“俎”在其他古籍中的使用情况,也可继续深入研究相关文献。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