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全诗

2025-11-06 04:13:57 来源:网易 用户:濮阳嘉岚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全诗】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一。这句诗表达了对忠烈之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诗句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本诗是龚自珍在1839年(己亥年)辞官南归途中所作,共有一百零三首,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其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一句尤为著名,常被引用以表达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二、诗歌原文及释义

诗句 释义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离别的愁绪如潮水般汹涌,太阳西沉,我挥动马鞭向东而去,仿佛走向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虽已凋零,却并非无情,它会化为泥土,滋养新生的花朵。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都可以埋葬忠烈之士,何必一定要用马革包裹尸体返回故乡?

三、诗句背景与意义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微。他目睹了朝廷腐败、民生困苦,内心充满忧愤。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体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既是对古代忠臣烈士的缅怀,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它强调了忠诚与牺牲精神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无畏精神的敬仰。

四、诗句的现代启示

1. 忠诚与奉献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在职场、家庭还是国家建设中,忠诚与奉献依然是值得推崇的精神品质。

2. 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

这句诗提醒我们,不应忘记那些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的先烈,他们的精神应被铭记与传承。

3. 超越物质的追求

“何须马革裹尸还”表达了一种超脱于生死、荣辱之外的境界,鼓励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

五、总结表格

项目 内容
诗句出处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
诗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作者 龚自珍
创作时间 1839年(己亥年)
主题 忠烈精神、家国情怀、人生哲理
意义 表达对忠烈之士的敬仰,体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现代启示 忠诚奉献、历史传承、精神追求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历史背景或文学价值,可继续交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