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原文及翻译

2025-10-25 11:05:25 来源:网易 用户:公冶成毅 

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原文及翻译】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禅宗六祖慧能对佛学思想的精辟阐述,出自《坛经》。这句话表达了佛教中“性本清净”的核心理念,强调众生本具佛性,无需外修。与之相对的是神秀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主张通过不断修行来保持清净。

本文将从原文、出处、作者、含义、对比分析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二、原文及翻译

内容 解释
原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出处 《坛经》(禅宗六祖慧能所传)
作者 慧能(禅宗第六代祖师)
译文 菩提并非树木,明镜也非台面。人本性清净,哪里会有尘埃呢?
含义 强调“佛性本自清净”,无需外修;一切烦恼皆因妄念而生,若能觉悟本心,自然无尘可染。

三、对比分析

项目 慧能偈子 神秀偈子
内容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主张 顿悟成佛,性本清净 渐修成佛,需不断努力
思想根源 禅宗南派(顿悟派) 禅宗北派(渐悟派)
影响 成为禅宗主流思想 后被慧能思想取代
核心观点 佛性本有,不假外修 需要修行,防止污染

四、总结

“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不仅是慧能对佛理的深刻理解,更是禅宗思想的重要体现。它否定了外在修行的必要性,强调内心的觉悟与本性的清净。这一思想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禅宗修行的核心理念之一。

通过对比慧能与神秀的偈子,可以看出两种修行方式的不同路径:一种是顿悟,一种是渐修。但最终,慧能的思想更符合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精神,也因此被广泛接受和传承。

五、结语

“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不仅是一句偈语,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清净不在外在的修饰,而在内心的觉悟。无论身处何境,只要心性澄明,便无尘埃可染。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