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史记汲黯原文内容及翻译

2025-10-10 11:31:41 来源:网易 用户:别昭建 

史记汲黯原文内容及翻译】《史记·汲黯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人物传记,记载了西汉时期著名谏臣汲黯的生平事迹。他以刚直不阿、敢于直言著称,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大臣之一。本文将对《史记·汲黯列传》的原文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附上部分段落的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历史背景与人物精神。

一、文章

汲黯,字长孺,是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出身于名门,性格刚正不阿,为人清廉,敢于直言进谏。他在朝廷中多次因直言而遭贬谪,但始终坚守原则,不为权势所动。他曾在地方任职,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爱戴。在朝中,他与张汤、公孙弘等人意见不合,常因政见不同而受到排挤。尽管如此,他仍坚持自己的立场,最终在晚年被任命为淮阳太守,去世后被追封为“成侯”。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好学,有大节,少时尝为县令。 汲黯,字长孺,是濮阳人。他喜欢学习,有高尚的气节,年轻时曾担任县令。
以父任,为太子洗马。武帝即位,拜为谒者。 因父亲的关系,他被任命为太子洗马。汉武帝即位后,任命他为谒者。
黯为人强忍,少言,不好交游。 汲黯性格刚强,沉默寡言,不喜欢结交朋友。
好直谏,数犯上,上不悦。 他喜欢直言进谏,多次触怒皇帝,皇帝因此不高兴。
上使使召之,曰:“吾欲相子。” 皇帝派人召他来,说:“我想任命你为丞相。”
黯对曰:“臣不敢当。” 汲黯回答说:“我不敢接受。”
于是上乃不用黯。 于是皇帝没有重用他。
黯居官,不事宾客,不取私利。 汲黯在任期间,不接待宾客,也不谋取私利。
其治民,如无事,不扰民。 他治理百姓时,像没有事情一样,不打扰百姓。
天下多闻其贤,争欲以为吏。 天下人都知道他的贤能,争相想让他做官。

三、总结

《史记·汲黯列传》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展现了汲黯作为一位忠诚、正直、廉洁的官员形象。他虽屡遭贬斥,却始终不改初心,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精神风貌。他的故事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颂扬,也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一种反映。

通过本篇内容的梳理与翻译,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汲黯的历史地位及其在汉代政治中的影响。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关于忠诚、正直与担当的深刻启示。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