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刘弇遇东坡原文及译文

2025-09-29 22:54:42 来源:网易 用户:澹台榕雯 

刘弇遇东坡原文及译文】一、

《刘弇遇东坡》是一则记载宋代文人交往的短文,讲述了北宋时期文人刘弇与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相遇的故事。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两人之间的互动与文学交流,体现了当时文人之间相互欣赏、互相尊重的精神风貌。

文中提到刘弇初见苏轼时,因对方的才华和气质而心生敬佩,并在之后的交往中不断受到苏轼的指点与鼓励。故事虽短,但寓意深刻,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才学的推崇。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译文
刘弇,字伟明,临江人也。 刘弇,字伟明,是临江人。
少有俊才,年未弱冠,已能属文。 年轻时就才华出众,不到二十岁就能写文章。
闻苏子瞻名,欲一见之。 听说苏轼很有名气,想要见他一面。
乃往谒焉。 于是前去拜访他。
苏公问其所业,对曰:“《春秋》。” 苏轼问他读过什么书,他回答:“《春秋》。”
公曰:“此经,君子所当习。” 苏轼说:“这部经典,是君子应当学习的。”
曰:“然,然吾志在诗赋。” (刘弇)说:“是的,但我志向在诗赋上。”
公曰:“诗赋,小技耳,不足道也。” 苏轼说:“诗赋只是小技艺,不值得炫耀。”
曰:“然,然吾志在诗赋。” (刘弇)又说:“是的,但我志向在诗赋上。”
公笑曰:“汝志可嘉,然须以经史为本。” 苏轼笑着说:“你的志向值得称赞,但应以经史为基础。”
自是,弇益力学。 从此以后,刘弇更加努力学习。
后登进士第,终以文章显于世。 后来考中进士,最终因文章而闻名于世。

三、文章特点与启示

1. 语言简洁,情节紧凑

文章篇幅不长,但结构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情节发展自然流畅。

2. 突出“师徒”关系

虽未明确称师徒,但从苏轼对刘弇的指导来看,体现出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3. 强调“经史为本”的治学态度

苏轼认为诗赋虽好,但应以经史为基础,这种观点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重视传统学问的风气。

4. 启发后人:志向与根基并重

故事告诉读者,志向固然重要,但若缺乏扎实的基础,终究难以成大器。

四、结语

《刘弇遇东坡》虽为一则短文,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它不仅记录了一段文人之间的佳话,更传递出对学问、人格修养的高度重视。今天读来,仍能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