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不平则鸣是谁提出的

2025-09-21 03:42:22 来源:网易 用户:寇桂若 

不平则鸣是谁提出的】“不平则鸣”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遭遇不公或压抑时,会发出抗议或表达不满的声音。这句成语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背景。

一、

“不平则鸣”最早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在这篇文章中,韩愈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意思是,世间万物如果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就会发出声音,表达自己的不满。后来,“不平则鸣”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广泛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不公时的反应。

虽然“不平则鸣”是韩愈首次提出并使用,但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也出现在其他文人作品中,如柳宗元、苏轼等人都曾在文章中表达过类似的思想。不过,韩愈作为该语句的原创者,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不平则鸣
出处 韩愈《送孟东野序》
原文出处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提出者 韩愈(唐代)
含义 指事物或人因不公而发出声音或抗议
文化背景 唐代文学与思想文化
后世影响 成为常用成语,广泛用于文学、社会评论中
相关人物 韩愈、柳宗元、苏轼等

三、结语

“不平则鸣”不仅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也是对人性的一种真实写照。它提醒我们,面对不公时,应当有发声的勇气与责任。韩愈作为这一思想的提出者,不仅在文学上成就卓越,在思想上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