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扁鹊投石原文及翻译

2025-09-20 11:45:01 来源:网易 用户:高蝶广 

扁鹊投石原文及翻译】《扁鹊投石》是出自《韩非子·喻老》的一则寓言故事,通过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揭示了“防微杜渐”的道理。以下为原文、翻译及。

一、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利,欲以疾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桓侯遂死。

二、翻译

扁鹊见到蔡桓公,站了一会儿。

扁鹊说:“您身上有病在皮肤之间,如果不治疗,恐怕会加重。”

蔡桓公说:“我没有病。”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赚钱,想把小病说成大病来显示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再不治疗会更严重。”

蔡桓公没有回应。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再不治疗会更严重。”

蔡桓公仍然没有回应。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更加不高兴。

再过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说:“您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我不能再为您治疗了。”

蔡桓公于是死了。

三、

该寓言通过扁鹊多次劝告蔡桓公及时治病,但蔡桓公因固执己见而拒绝治疗,最终导致死亡的故事,强调了“防微杜渐”和“及时处理问题”的重要性。故事寓意深刻,常用于警示人们不要忽视小问题,否则可能酿成大祸。

四、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内容
出处 《韩非子·喻老》
作者 韩非(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家)
主题 防微杜渐、及时处理问题
人物 扁鹊(名医)、蔡桓公(国君)
故事结构 五次进见,逐步深入病情,最终死亡
寓意 小问题不重视,终将酿成大祸;应听取他人意见,及时改正
现代启示 在生活、工作或管理中,应关注细节,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恶化

结语:

《扁鹊投石》虽为古代寓言,但其道理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面对问题时应保持清醒头脑,不轻视任何小隐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