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朗司马门(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原文及翻译)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司马朗司马门,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原文及翻译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翻译:司马朗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
2、九岁的时候,有人说起他父亲的字,司马朗说:“不尊重别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
3、”那个人对他表示了歉意。
4、十二岁的时候,通过经学考试,成为一名童子郎。
5、因为司马朗长得又高又壮,监考的官员怀疑他隐瞒了年龄,便盘问他。
6、司马朗说:“我内外的亲戚,历来都长得高大。
7、我虽然幼稚柔弱,却没有攀高依赖的习气,折损年岁来谋求学业的成就,这不符合我的志向。
8、”监考官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
9、后来关东一带黄巾军起事,原来的冀州刺史李邵家住野王县,临近险要的山区,打算迁徙到温县居住。
10、司马朗劝说李邵道:“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只限于春秋时的虞国和虢国吗?温县与野王县就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
11、现在您离开野王而迁居温县,只不过是逃避了早晨死亡的期限,却不能把死期延缓到明天,而且您身上寄托着一郡人民的希望,现在贼寇还没到您就要先离开。
12、原文: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13、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14、”客谢之。
15、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16、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17、”监试者异之。
18、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
19、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
20、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
21、”邵不从。
22、扩展资料司马朗的早年经历:司马氏是汉末河内世族,司马朗的祖父司马俊官至颍川太守,父司马防年轻时担任地方官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年老之后转任为骑都尉,他对司马兄弟的管教相当严格,“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相处时态度很严肃。
23、司马朗九岁时,有客人直接称呼其父的字,司马朗便对那人说:“轻慢他人的亲长,就等于是不尊敬自己的亲长。
24、”那位客人因此而道歉。
25、光和五年(182年),在司马朗十二岁时,便通过经学考试而成为童子郎,但是当时的监考官觉得司马朗身体高大强壮,怀疑他匿报年龄,便质问他。
26、司马朗回答说:“我的家族中人世代以来的身材一向都很高大。
27、我虽然年轻幼弱,却没有急功近利向上层攀援的习气,从而谎报年龄以求得在仕途上早有成就,这不是我的人生立志要做的事情。
28、”监试官因此觉得司马朗品行才能果然异于常人。
2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朗传。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