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8月科学教育网小李来为大家讲解下。超快光谱(超快光谱国防)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超快激光光谱技术—光合作用长三...

8月科学教育网小李来为大家讲解下。超快光谱(超快光谱国防)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超快激光光谱技术—光合作用

长三角G60激光联盟苏州工业园区激光产业创新联盟协会官方账号

超快激光光谱技术—光合作用

中原之光纳入省年度重点项目,落地荥阳广武镇!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高重频PW激光系统及先进激光加速研究平台、飞秒宽谱Betatron X射线同步辐射源、飞秒全光康普顿准单能X射线源、超快电子应用、近单周期中红外可调光源及超快光谱应用、超快X射线衍射、超快超宽频非线性光学研究与应用、超快激光微加工、基于重频PW激光的全光质子刀放疗研究平台和基于重频PW激光的自由电子激光研究束线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发装置,配套建设科研实验楼、束线实验楼和动力中心。#郑州头条##郑州2022重点项目##郑州建设##珂尔视角#

钙钛矿表面与体区域光生载流子复合动态竞争的超快光谱解析

对优异光电材料与器件的不懈追求,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近年来,溶液法制备的卤化物钙钛矿因其在发光和光电转换应用中的出色性能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该材料体系采用溶液法合成,往往会生成许多晶格缺陷,进而形成陷阱态,理论上会使得光生载流子经非辐射复合而耗散能量。虽然,一些前期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研究表明,溶液法合成的钙钛矿缺陷并不会对光电转换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展现出较高的缺陷容忍度。但是,其物理机理依然是一个谜,是有待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利用超快激光光谱技术,从时间和空间上观测陷阱态对光生载流子复合的介导过程,有望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新的线索和见解。

【图文导读】

超快光谱技术对钙钛矿表面和体区域中的陷阱态对光生载流子的介导过程进行了解析。该工作首先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发现了单晶钙钛矿微米片中光生载流子的长、短寿命分别来源于体区域和表面区域的激子带间复合发光,并通过厚度依赖测量解析了陷阱态密度与样品厚度的定性关系。进一步,为了建立陷阱态空间分布与光生载流子能量弛豫过程的定量关系,他们综合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和飞秒激光瞬态吸收光谱技术,通过泵浦功率依赖测量和时域关联手段,对表面和体区域光生载流子能量弛豫的动态竞争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表面陷阱态密度比体区域高一个数量级;进而,表面和体区域的界面形成了陷阱态密度空间梯度;当泵浦功率达到临界值使表面区域中的陷阱态完全填充时,非辐射复合通道产生泡利阻塞效应,将触发极化子辅助的界面能量超快转移过程,光生载流子能量在20皮秒内从表面区域向体区域发生转移,使体区域中的激子浓度得到提升,进而显著地增强了体区域的发光强度。

这些结果充分说明,钙钛矿中的陷阱态通过表面和体区域形成的界面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对光生载流子能量弛豫快速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利用这些快速过程产生的物理根源,一方面,可以利用极化子大幅度提升热载流子的寿命,从而有望通过界面工程构建突破Shockley-Queisser极限的热载流子太阳能电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缺陷工程构建陷阱态空间梯度,在半导体界面上诱导光生载流子能量转移,实现对光生载流子复合过程(例如激子带间复合发光过程)的光学动态操控。该工作为钙钛矿中表面和体区域陷阱态定量解析,提供了一种时空分辨超快光谱研究方法,对深刻理解液相合成半导体材料体系的缺陷容忍度具有普适的参考意义。

原文链接:

网页链接

清华团队阐释层状半导体芯片新材料的横向结电子器件应用

先进芯片是当前信息社会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最底层科技基石,掌握新一代芯片的材料、工艺、器件、设计、制造是相当长时间内科技战略创新的主战场之一。由于经典的几何微缩的摩尔定律在2003年90nm节点,和等效的摩尔定律在2020年7nm节点都相继失效,硅基晶体管的微缩速度大大降低,主要原因是晶体管在多个几何维度进入了亚10nm尺度,传统半导体材料的量子效应开始显现,继续微缩遇到了很大的材料、工艺、器件结构、制造良率和成本的挑战。因此,在后摩尔时代,如何通过基础研究,尤其是芯片新材料和新型器件的创新推动下一代高性能芯片的发展是当前最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之一。

以过渡金属二硫属化合物为代表的层状半导体材料是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芯片新材料之一,由多种层状半导体材料材料组成的横向结,例如同质结、异质结、混合多级结与超晶格结等,具有多种可调谐的电学与光学特性,为下一代高性能电子器件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自由度,也为开发基于新原理与结构的并超越传统半导体材料的新一代芯片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略。

近日,结合团队在该领域的多项研究成果,材料学院王琛助理教授、李正操教授和物理系熊启华教授等系统提出横向层状半导体结的总体研究框架(图1),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近年来横向结的精细可控合成、电子结构调制与光学性能调控、新结构高性能逻辑器件与光电器件的原型器件和应用,并对困扰业界多年的横向结器件独特性能优势、最优横向结器件的结宽标准等争论焦点给与系统梳理,并为未来此类芯片新材料横向结的发展给出了系统分析和前景展望(图2)。

图1 横向层状半导体结的总体研究框架

图2 层状半导体横向结的核心研究脉络和广阔发展前景

本工作围绕横向层状半导体结的可控合成、多维度性能调控与高性能器件制备,以“基于层状半导体横向结的新型电子器件应用(Lateral layered semiconductor multijunction for novel electronic devices)”为题,于4月2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材料领域高影响力期刊《皇家化学会评论》(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

材料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张思勉和邓晓楠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材料学院王琛助理教授、李正操教授和物理系熊启华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材料学院吕瑞涛副教授、刘锴副教授也对本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清华-佛山创新专项基金的支持。

材料学院王琛助理教授课题组致力从芯片新材料与后摩尔集成芯片两个端口,多维度开展新型半导体材料、芯片互联材料、下一代半导体工艺、新原理高性能器件、多源异质集成微系统和新一代芯片的系统性基础研究和融合性应用研究。材料学院李正操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材料设计与辐照效应、核能材料与系统安全等的研究。物理系熊启华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凝聚态光谱学、超快光谱学、微腔增强光-物质相互作用、光子学和光电子学器件的研究。

论文链接:

网页链接

上交、山大:非富勒烯有机光伏电池的分子晶态与双生载流子途径

上海交通大学刘烽教授,张永明教授,山东大学高珂教授,香港城市大学Alex Jen教授合作研究,细致探讨了经典ITIC类非富勒烯受体-分子在“单晶-纯膜-共混膜”的结构细节与排列规律,发现在非富勒烯受体(NFA)较强的自发载流子形成现象,总结了有机薄膜光伏电池双生载流子途径:1、NFA相自发光生载流子;2、界面CT态解离激子产生载流子。双通道机理是非富勒烯受体光吸收和能级优势外另一个重要的优点,它们共同造就了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在有机光伏电池中的成功。

图1. (a)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共混膜中形貌与(b)光物理路劲图。

文章首先对比研究了ITIC, 4TIC, 6TIC三个NFA分子的晶体结构。发现NFA的p-p和侧链相互作用是决定晶体结构的两个主要因素。NFA的支链与骨架体积比是空间限制的重要因素。ITIC的值为1.059,分子采用2Dbrickwork堆积,骨架通过末端p-p作用形成层结构,支链聚集于层间的孔洞中。当骨架长度缩减,4TIC的支链与骨架的体积比提升到1.146,分子取用三维交错的网格(3D web)结构。4TIC侧链采取紧密组装模式,填补在骨架p-p堆积四周,达到多作用力平衡的紧密堆积模式。如果延长骨架长度,6TIC支链骨架体积比为1.030,则分子组装出现分级结构。6TIC分子在侧链和p-p作用下首先形成Z字形自组装结构,这些单元再通过氢键形成二维组装层,层与层之间通过蓝色和黄色构象分子插层形成三维结构。

图2. 三个分子的晶体结构。

接下来,作者使用掠入射广角X射线散射(GIWAXS)分析NFA分子在纯膜和共混膜中的结晶结构。通过对比纯膜不同制膜条件(是否使用DIO添加剂),采用GIWAXS实验与计算模拟,对NFA分子组装次序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具有较强能量密度的分子,例如ITIC、4TIC,分子都直接形成晶体的结构,制膜条件的不同会导致结晶度与有序度的区别;对于组装分级的6TIC受体,分子优先形成二维层状结构,进一步在DIO添加剂的作用下形成三维晶体结构。这些作用力的差异决定了NFA分子在共混薄膜中晶型的保持情况。在共混薄膜中,由于存在给体聚合物和受体分子的相互作用,NFA分子结晶性普遍降低。DIO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提升NFA的结晶性,强分子间作用力可以保持结晶晶型。6TIC分子由于组装分级,即使在DIO条件下制备的薄膜依然保持二维层状堆积。

图3.纯膜的GIWAXS与纯膜中分子结晶的组装过程。

进一步,超快瞬态吸收光谱(TA)被用来研究共混薄膜的光物理性能,采用长波激光定向激发NFA受体。ITIC纯膜的TA光谱中可以观察到955nm 的激发态信号和1335 nm的极化子信号。DIO条件制备的纯膜,激子能够能更快的转变为极化子。这表明NFA结晶相存在自发激子解离的途径,该转化过程不依赖于给受体界面形成的激子解离,是一种新颖的载流子形成方式。4TIC和6TIC纯薄TA图谱也表现出与ITIC类似的结果。此外,6TIC纯膜极化子的衰减曲线出现一个宽平台(寿命大于1000 ps),说明6TIC的二维结构有利于承载分离的极化子。

在共混膜的TA谱中,0 fs即可观察到极化子的生成,同时也观察到NFA受体向给体材料空穴转移的过程。DIO制备的共混膜中,极化子产率提升,空穴转移速度加快。通过量化对比,发现0 fs时共混膜中界面极化子产率与自发极化子产率接近,这些结果说明在非富勒烯给受体共混膜中两条载流子生成通道都比较重要。从器件数据来分析,拓宽NFA材料的吸收区间会提高器件的电流。而提高CT态能量并减小CT态密度,将有助于减小非辐射损失,提高器件的开压。该过程加上自发载流子途径,能够更好的诠释有机光伏光电转换过程。

图4.共混膜超快光谱,极化子寿命,极化子产率与光物理过程示意图。

图5.共混膜CT态拟合,纯膜与共混膜EL。

综上所述,该工作深入探索了NFA分子的结晶结构与自组装过程,分析了分子间作用力对分子有序组装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较为系统的NFA晶体与薄膜形貌的研究方法,揭示了非富勒烯有机光伏电池双通道载流子形成机制。这些结果对有机光伏材料结构与光电转换过程提供了新的认知,有助于新材料的开发。

原文链接: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发现硒化锑太阳能电池中电子超快提取过程】据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消息,近日,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从器件设计和太赫兹光谱研究等方向出发,发现了低毒、低成本硒化锑(Sb2Se3)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快达几个皮秒的热电子提取过程,并成功抑制其缺陷复合过程。相关结果发表于ACS Energy Letters。

不断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一直是光电器件研究者在新能源领域不懈的追求。同时,低成本、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前沿研究也将为实现我国2030年“碳达峰”目标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基础。

本工作将硒化锑薄膜生长在不同的缓冲层上,使用时间分辨太赫兹光谱研究其中的热载流子提取与电荷分离动力学,实现了氧化锡(SnO2)作为电子传输层对电子提取过程(hot-electron extraction)的调控。通过光生载流子的电导率在太赫兹波段的色散关系分析,硫化镉(CdS)缓冲层与氧化锡缓冲层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光生载流子复合方式被发现。

如图所示,硫化镉p-n结中存在20ps的载流子缺陷复合过程,而这一过程被氧化锡中只有几个皮秒的超快热电子提取过程所抑制,从而大幅度提升载流子的有效提取效率,为进一步提高硒化碲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器件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考研调剂##考研初试成绩#广东考研调剂信息:广东工业大学招光学工程

学校:广东工业大学

专业: 工学->光学工程

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年级:2021

招生状态: 正在招生中

招生人数: 2

广工大超快光学和先进材料实验室“急需”招调剂研究生!

招生方向:超快激光光谱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故招生学科范围业很宽泛:物理,化学,材料皆可,目前欢迎调剂生。

调剂要求:

(1)必须考公共数学一或数学二(数学一优先)。

(2)本科毕业学校必须有免推资格。

(3)985, 211院校的考生优先。

注意:

(a)有意者请尽快微信或邮件联系(联系方式见附件);

(b)回复中请想办法表明你的考试科目的名称,还有你本科毕业的学校。

(c)由于实验室的国际联系比较广泛,在读学生有推荐到国外实习和硕士毕业后去国外读博士的机会(尤其是985和211高校的学生)。

(d)有学硕和专硕名额。

研究方向介绍:

人类认识的具体事件往往只是一个 “漫长”的整体事件的局部或片段。对一个整体事件而言,至少有两件事情很重要:(1)事件发起的“原初”过程,它决定了事件的发展方向;(2)事件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它会加深我们对事件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广东工业大学超快光学和先进材料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是通过超快激光光谱学手段(泵浦-探测和受激拉曼)提高时间分辨率(亚10飞秒)的方法,把时间“点”拉成“线”,使我们能够对自然界的一些瞬态现象(平常可视为时间点,发生在飞秒或皮秒量级)进行慢速度“播放”。我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研究这些瞬态现象的超快“原初”动力学过程以及它们的某些重要“细节”。通过对其超快动力学过程的细致观察,对其机理给出一个直观和生动的动画描述,甚至可能对其动力学过程进行光学“调制”,从而影响整个动力学过程的前进方向。飞秒超快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在实验和理论上,对光功能、新能源,化学反应,生命现象等诸多领域提供重要的机理性指导。

具体的研究方向包括如下四个:

1. 新型光电功能材料和生物分子的各种超快电-声子动力学过程研究

(1)新型光电功能材料(主要包括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发光材料,如上转换,下转换,长余辉材料和超导材料等等)的独特光,电和磁等性能使它们在光电子和纳米电子等领域具有开拓性的应用前景。深入理解这些材料的电-声子动力学过程(往往发生在飞秒量级)对理性设计新一代光电子设备至关重要。

2. 飞秒激光光场调控及其应用于透明介质内部微纳结构和微纳器件的加工制备;

飞秒激光具有超强峰值功率的特性,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热效应小,从而可以实现精密加工。除了可以诱导材料微结构变化,还可以诱导材料内部的化学反应。在微器件,光存储,光学修饰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

3. 稀土和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的发光材料和发光动力学研究;

稀土和过渡金属离子有丰富的能级结构,掺杂在基质中表现出丰富的发光特性,可以涵盖从紫外一直到中红外的发光。在照明与显示,生物和医学,光伏和能源等领域有很重要的应用。

4. 飞秒激光脉冲展宽,压缩,整形和测试的方法与装置

飞秒激光是研究自然界各种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中超快动力学过程的强大工具,它自诞生以来一直朝着更短,更强及波段更宽的方向发展。该研究方向希望能研发出新的激光脉冲展宽,压缩,整形和测试的方法与装置,进一步反馈给超快动力学的研究应用中去。

欢迎有志于超快激光光谱学研究的同学报考,同时也欢迎博士后人员加入团队,一起开拓飞秒超快动力学研究的美好明天。

招生方向:超快激光光谱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故招生学科范围业很宽泛:物理,化学,材料皆可。对生源没有特定要求,但希望本科阶段的学习与光学,激光,光谱学,原子物理学或量子力学等有一定的相关性。目前也欢迎调剂生。

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晶圆级单层二硫化钼的原位氧取代掺杂法

以二硫化钼为代表的二维半导体材料是后摩尔时代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电子材料,有望在光电器件、信息器件、柔性电子等领域实现应用。对于半导体来说,“界面就是器件”,表面修饰与取代掺杂是调控二维半导体材料本征物性的有效手段。由于受到材料制备技术与表面修饰手段兼容性的限制,目前关于二维材料表面修饰与取代掺杂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机械剥离的二维材料进行的原理性论证实验,且主要集中在等离子体处理、热退火处理、表面改性、激光辐照、自然氧化等等,这些后处理的方法往往会对二维材料的表面造成破坏,产生大量的缺陷,进而限制其在电子器件领域的实际应用。因此,如何结合材料生长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发展简单、稳定、有效、可控的原位表面修饰技术,实现对二维半导体材料本征物理性质的有效调制,构建和设计新型二维材料结构,提高材料的电输运性质,并发掘更多新颖的性质,仍是二维半导体材料走向实际应用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纳米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张广宇研究员课题组发展了一种晶圆级单层二硫化钼的原位氧取代掺杂方法。他们在前期制备单层氧硫化钼三角单晶的基础上(Small 16, 2004276(2020), Front Cover),利用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实现了两英寸晶圆级单层二硫化钼的掺杂,制备出了均匀的单层氧硫化钼薄膜。氧硫化钼中的氧掺杂浓度精确可控,其大小随着生长过程中通入腔体的氧气流量的增加而升高,掺杂浓度可以达到25.7%。超快红外光谱测试与第一性原理计算均表明,单层氧硫化钼的带隙随着掺杂浓度的升高而减小,与本征二硫化钼的带隙(2.25 eV)相比,氧硫化钼的带隙低至1.72 eV,因此氧硫化钼薄膜具有更高的导电性,并且其能带结构由直接带隙转变为间接带隙。此外,基于单层氧硫化钼薄膜的场效应晶体管与逻辑器件,均展示出优异的电学性能,尤其是场效应迁移率得到了提高,其平均值能够达到78cm2V-1s-1。

晶圆级单层二硫化钼的氧掺杂为高性能电子学器件提供了材料基础,并且该方法对于各种其他的过渡金属硫属化物具有良好的普适性,为大面积掺杂二维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可控、且低成本的新途径。

论文信息:

Wafer-Scale Oxygen-Doped MoS2 Monolayer

Zheng Wei†, Jian Tang†, Xuanyi Li, Zhen Chi, Yu Wang, Qinqin Wang, Bo Han, Na Li, Biying Huang, Jiawei Li, Hua Yu, Jiahao Yuan, Hailong Chen, Jiatao Sun, Lan Chen, Kehui Wu, Peng Gao, Congli He, Wei Yang, Dongxia Shi, Rong Yang*, Guangyu Zhang*

Small Methods

DOI: 10.1002/smtd.202100091

在无转移生长的氟化石墨烯-MoS2异质结超稳定晶体管中实现巨大光响应率

研究背景

二维(2D)材料,特别是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在未来的电子和光电器件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尽管零带隙的石墨烯或金属性TMDs限制了它们在场效应晶体管(FET)和其他光电电路中的应用,但具有单层形式直接电子跃迁的半导体TMDs已在光电探测器、生物传感器、发光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中显示出潜在的应用。此外,在光致发光(PL)研究中,发现这些TMDs显示出准粒子的存在,如激子、三重子和双激子。这些TMDs的量子限制和有限的介电屏蔽效应使激子即使在室温下也非常稳定,具有约500-600 meV的高结合能,尽管这种高结合能会限制它们在光电探测器和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但据报道,使用单层TMDs作为有源层的光电探测器具有约0.1-10 A/W的高响应率,通过施加高达70 V的栅极电压,可以进一步提高到104 A/W。这些TMDs的空气/水不稳定性进一步限制了器件开发及其在实时监控中的应用。

成果介绍

有鉴于此,印度塔塔基础科学研究所Tharangattu N. Narayanan等通过在单层二硫化钼(MS)上直接无催化剂沉积氟化石墨烯(FG)保护层来解决这个问题,并发现这种原子界面为器件提供了巨大的光响应和化学稳定性。电场调制(基于离子液体(IL)电解质的顶栅控)的光电探测器仅采用MS和FG-MS异质结开发,其中MS光电探测器的响应率为~1.3 A/W(VGS=0 V,并且IL栅控不稳定),而FG-MS的响应率为~2000 A/W(VGS=0 V,VGS=1.5 V时~8000 A/W,并且探测率~1013)。FG-MS的这种巨大光响应在不同温度下超快瞬态吸收光谱辅助的电荷载流子动力学研究的帮助下得到了验证。此外,研究发现,FG-MS的宽光学响应(350-850 nm)不仅在基于IL的栅控中完好无损,而且在暴露于水中一个月或在200 ℃的空气中热处理后也是如此。通过直接生长方法开发的FG界面和封盖是实现高保质期和良好响应率光电探测器的理想选择,同时可用于晶圆级制造。文章以“Giant photoresponsivity of transfer free grown fluorographene-MoS2 heterostructured ultra-stable transistors”为题发表在顶级期刊Materials Today上。

coloros13遭曝光,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在今年下半年和findx5pro联名款或超大杯一起发布,安卓13的底,据爆料超大杯会有潜望式长焦镜头,150w超快闪充,预计也会有新的定制摄像头,不仅会有更大的底还有可能定制RGBW像素排列来进一步发挥马里亚纳的潜能,最近发布的荣耀magic4至臻版不仅拥有5000万像素1/1.12英寸的超大底传感器,四合一2.8um的像素面积,6400万超广角和潜望长焦镜头,5000万像素光谱增强镜头,在加上海思的isp芯片加持,dxo以146分的成绩霸榜。相信下半年的oppo应该有所应对吧。

本文超快光谱(超快光谱国防)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