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中国近代著名的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他于1890年3月7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1974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竺可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重要职务。

求学与早期事业

竺可桢早年留学美国,在哈佛大学获得气象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致力于推动中国气象科学的发展,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并在中国多个地方建立了气象站,为中国气象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他还深入研究了中国气候变迁的历史,提出了“竺可桢曲线”,这一研究成果对理解中国历史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术贡献

竺可桢不仅在气象学领域有卓越贡献,他在地理学方面也颇有建树。他对中国的自然地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尤其是在山地和河流的地理特征方面。他的著作《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是地理学和气象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对中国乃至世界气候变迁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育贡献

作为教育家,竺可桢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致力于提升学校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使得浙江大学成为了当时中国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竺可桢主张“求是”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追求真理。

个人品质

竺可桢一生廉洁奉公,为人正直,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一生是追求科学真理、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成就和精神一直激励着后来的学者们不断前行。

竺可桢不仅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先驱,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杰出领导人,他的贡献将被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