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的布片 布料的布片
8月科学教育网小李来为大家讲解下。粗糙的布片,布料的布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995年6月,宜昌一建筑工地,工人们作业时,挖出一口黑色棺木,众人欢喜,用铁锹撬开黑棺去摸财宝, 哪知刚伸进去,就摸到一只被锯断的腿,吓得全跑了!
工头看到工人们四处逃散,便逮住人问了情况,这才反应过来,他急忙跑到办公室告诉负责人。
原来,工人们作业的地方是在湖北宜昌市一处村落,这天,挖掘机正在土坡上推着土,片刻功夫,原本空旷的土堆上,竟出现了一个大坑,工人们见状,赶忙围了过来。
那坑距离地面约有1.5米深,坑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木块,眼尖的人立马反应过来,那是一口黑色的棺材。大家顿时觉得晦气,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年长的工人说这不会是一座古墓吧?应该马上告诉工头,把棺材抬出来送走。
旁边几个利索的小伙不乐意了,嘀咕说:要是古墓,那陪葬品应该挺多吧?声音不大,但是足以勾起众人的贪欲。大家纷纷提议,先打开棺木,看看里面有什么!
众人费了一番劲,也没把棺木抬起,后他们想着用工具撬开棺材,结果也是无处下手,最后只能通过棺角腐朽的那一处进行打凿,半天后凿了约有一个碗口大小的缺口。胆子大点的工人从缺口处往里看,只觉得黝黑阴冷,由于光线较弱,看不清里面,只得作罢。
心急的工人们哪肯甘休,直接伸手进去掏。起初摸到了粗糙的布片,隔着布片感觉下面有个冰凉的物件,工人觉得可能是宝玉之类的,欣喜不已,卯足了劲去掏,抓住后觉得手感不对,也没多想就拿了出来,这可把周围的人吓傻了。他定眼一看,甩都来不及,大喊大叫往上爬。原来,工人掏出的居然是一块风干的断腿 !
负责人听完,知道此事非同小可,连忙驱车找县文化馆的人员,并叮嘱工头围住棺材。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得知后,连忙召集大家赶到施工地。
工作人员对墓地进行了发掘,整个古墓宽2800厘米,长约3300厘米,规模不算太大。通过出土的墓志铭:生于顺治十四年(1658年)四月初六戌时,卒于乾隆十七年(1753年)二月十一寅时,可以得知该墓属于清朝时期。而这位墓主居然活了95年,横跨了四个时期。
接下来发现,这不大的墓穴,居然是夫妻的合葬墓,里面有上下两层,按照传统上层男棺下层女棺进行排列。女主人的墓志铭也被发现,通过内容可以得知他葬入时仅45岁,她是先葬入的。
这位95岁的墓主,双脚被平整地切割断,专家推测,他可能是遭受了刑罚。
根据史料记载:“刖”,说文解字为断足,而刖刑从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周代、商代普遍的推行,据记载,商朝每一次受刖刑的人都多达百人,它是当时古代社会中仅次于死刑的一种残酷的刑罚。
后在唐朝时废除,当时是唐太宗亲自下的旨。
据《汉书·刑法志》记载:当时有一位负责国家粮仓的官员,叫淳于意,他因为犯错被押送长安受罚,这位官员有个女儿叫缇萦,她不顾安危上书,表明自己的父亲为官清廉,如果受了刑,身体就垮了,以后就不能为百姓们分忧。而她愿意代父接受处罚,为奴换父亲平安。
后文帝被对方的孝心感动,也反思这种刑罚的残忍,便改变了刑罚方式。这无疑是一种进步,最后由唐太宗彻底废除该刑罚。
但后面随着时代的混乱,刖刑再次出现,且一直持续到明清时代。
工作人员思索,95岁的高龄为何被施了此刑罚呢?根据他的墓志铭,他应当是地方上的德高望重的人,但老人的穿着以及陪葬品跟女主人的完全不同,女主衣着华丽,陪葬品也甚是丰厚。
老人的陪葬品只有用布裹着的一双脚,就连衣着都朴实无华。要知道在当时,人们非常注重丧葬礼仪,而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没有得到应有的葬礼规格。
根据推测:当时宜都这一带,反清斗争很是激烈,有可能是老人的子孙甚至他本人参与了,所以才被处刑。而老人年岁已高,双腿截断后就归了天,所以腿跟人一起合葬了。
现在,这具古尸被珍藏于宜都市博物馆,它的出现,是我们了解古代刖刑的实物资料~
本文粗糙的布片,布料的布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