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开头的成语(鞠开)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鞠开头的成语,鞠开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粟裕用兵如神,精心研读过一部什么兵书?
在我军将帅群体里,粟裕是公认的战略家。这是粟裕超越军衔与官衔,以辉煌的军事实践赢得的历史地位。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是向军委和毛泽东提出全局性、战略性建议最多的将领,重要建议在10次以上。最令人钦佩的是,他两次改变毛泽东关于全局的战略部署。一次是解放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他向毛泽东提出先内线歼敌,再转外线出击,这一战略建议使华中野战军取得苏中七战七捷,打掉了前来进攻的蒋介石精锐主力5万余人;一次是1948年前后,他多番斗胆直陈,向毛泽东提出集中三路大军刘邓、陈粟、陈谢部队在长江以北打大歼灭战,改变中原战局。这一建议最终取得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将蒋介石的黄埔嫡系集团几乎一扫而光。
作为师范肄业生,粟裕因何在军事战略上能独树一帜呢?
他的秘书鞠开回忆,抗战到解放战争时期,粟裕随身携带并经常翻看一本军事专著——《战略学》。此书最早由清代陆军大学堂总教官应雄图(日本陆军中佐樱井雄图)编辑、任依洲翻译,1908年陆军大学堂印行,是一本线装石印古籍,粟裕手中的书即为此书原版。
陆军大学的前身是1906年创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隶属于北洋政府,1910年改为"陆军预备大学堂",1912年由保定迁北京西直门内之祟元观旧址,校名改为"陆军大学堂",负责人改称校长,隶属于参谋本部。这是中国近代唯一的一所最高级别军事学府,近代军事史上的许多风云人物都从该校毕业。
粟裕在这本《战略学》的封面上,用毛笔题写书名,又以钢笔签名,长期保存在身边,常抚简编。粟裕辞世后,他的夫人楚青于2007年将此书连同粟裕经常翻看的《战争论》一书赠给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1951年11月底,粟裕从南京第三野战军调到北京总参谋部工作,住在一个破破烂烂的院子里。据说这房子有200多年历史了,阴暗潮湿,通风条件很差,地板到处是洞,走起路来格格响。到了晚间,老鼠在房子里来往穿梭、打架,睡觉不得安宁。
好多人劝他搬个家,他不同意。他说:“不论怎么说,总比战争年代野餐路宿、睡地铺好多了。”军委办公厅管理处想把旧房拆掉,给他盖栋新的。意见向他提出后,他直摇头,说:“想也不能想,为我花很多钱盖栋楼房,那怎么行?”
1958年9月,粟裕将军调到军事科学院工作。主管行政的杨至诚副院长对他说:“听说你住的房子很差,经常漏雨,想给你盖栋新的好不好?”他还是不同意。杨副院长后来把盖房问题提交常委讨论,通过了,报总后勤部批准了,地址选好了,方案也有了。
这时,粟裕正在上海,杨副院长派专人到上海,把方案报告了他,他还是没点头。直到1976年他的住房受唐山大地震影响,成了危房,实在不能住了,才同意彻底修一下。
粟裕将军出差,按规定可以挂公务车,但为了节省开支,他不让挂,只同意买一包间,让随员和他同住一个房间。有一次,又要出差了,随行人员感到和他同住一个房间会影响他的休息,便同军交部联系,挂了一个公务车。
但报告他后,说什么他也不干,无奈只好重新买票。他坐的是苏联送给他的吉姆车,他说:我有这个车坐就很满意了。”后来有关部门出于对首长的关心,想给他换辆大吉斯车,他怎么也不肯。
他喜欢走路,常常走路到公园散步,到街上看看市容,了解社会情况,一个人去乘公共汽车、马车或三轮车。有一天晚上,他乘公共汽车到天桥去,到了夜11点还不见回来。秘书着急了,打电话到处找他,都未找到。
到了 11点半,才见他乘三轮车回来。秘书说:“首长,你这样把我们吓坏了。”他说:“怕什么,我一个人穿便衣,不带警卫,不坐汽车,目标小,人家认不岀我的。此去收获不小,了解到我在办公室了解不到的情况,你们看这多好!”
到北京后,警卫处派了一个警卫班(12人)到他住地进行警卫。开始他没说什么,时间长了,他总感觉为他服务的人太多,多次对秘书鞠开说:“鞠开,警卫班的人太多了,要那么多人来为我一个人服务,那是一个很大的浪费。是不是同警卫处讲一讲,把人减一下,最好减一半。”
鞠开将他的意思同警卫处说了,警卫处不同意,说这是上面的规定。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旧话重提,而且要自己与警卫处打电话。见此情景,鞠开只好通知警卫处将人减去了一半。过了几个月,他还是嫌人多,又再减了几个。
几经减员,最后只剩两个了。鞠开想:这下总不会再减了吧。谁知,仅剩的两个没多久也减走了。鞠开说:人减光了不好办,谁给我们开门呀!他说:那有什么不好办,每人配一把钥匙带在身上,进进出出,自己开自己关,问题不就解决了。”
他就是这样,不愿国家为他个人生活增加负担,精打细算,可以说是到了家了。
#情感# #头条# #我要上头条#
图片中这三块熠熠发光的金属物品,大家可能不会想到,是在粟裕大将的骨灰里发现的。
1984年2月5日,粟裕逝世后,粟戎生抱着他的骨灰,悲伤之情无以言表。全家人围着骨灰盒,想最后再看一眼将军的遗骨。
这时,大家突然发现,在将军火化的头颅骨灰中,竟有类似金属物的物品,仔细一看,竟是一块弹片。
接下来,他们又用筛子筛了一遍,结果又找到了两片。
算起来,这三块弹片已经在粟将军的脑子里隐藏了五十多年,折磨将军大半生的头痛顽疾也终于有了答案。
粟裕将军戎马一生,六次负伤,有两次都是从鬼门关挺过来的。
10月17日,国民党第三十二军军长钱大钧率领第十八师追到了武昌起义的部队,起义军此时已兵疲马瘦,敌军数倍于我,加上缺粮少弹,于是在激战两个小时后,朱德下令部队撤出战斗。
当起义军向武平县西北方向转移时,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粟裕头部,从耳朵上面穿了过去。粟裕随即倒在地上,不久就昏迷过去。
敌人赶来后,见粟裕躺在地上,头部及地上全是血,便以为他已死去,就没有停留。
当粟裕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时,坚强的革命毅力支撑着他站起身来,想挣扎着赶上部队。可毕竟子弹击中了要害,他刚站了起来,腿一软又倒在地上。
无奈,粟裕只好顺着山坡往下滚,一直滚到了路边一片水田里。也该着将军获救,为共和国留下了一位”战神”——此时恰好有几个南昌起义军战友沿着山边走来,发现了粟裕。他们连忙把粟裕扶起来,给他包扎好伤口,搀着他赶上了部队。
这次负伤,粟裕后来回忆说,真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粟将军头部的这三块弹片,是他第二次负伤留下的。
1930年,粟裕和萧劲光率红军支队进入赣南一个叫水南的地方,遭遇了国民党军唐云山独立十五旅,双方展开了一场恶战。
突然,一颗炮弹落在了粟裕的身边,粟裕来不及躲避就爆炸了。只听”轰”的一声,粟裕的头部被猛击了一下,随后他就昏了过去。
见政委负伤,战士们赶紧围了过来,他们找来一副临时担架,将粟裕迅速抬出战斗中心位置,并进行急救。
当战士们为他包扎时,粟裕醒了过来,他用徽弱的声音对同志们说:“不要管我,你们快去追击敌人”。
可是,战士们怎么舍得扔下他们敬爱的政委而去呢!简单处理之后,他们将粟裕送到了后方。
这次伤的很重,粟裕一直养了三个多月才能下地走路。
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进入头部的弹片无法取出(或者当时不知道有弹片存留),造成了此后粟裕每逢精神一紧张,头部就会剧痛,甚至晕倒。
不过,粟将军后来的一次负伤,弹片倒是在18年后被取了出来。
那是在1934年,粟裕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挺进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堵截,双方展开了激战。
战斗中,粟裕觉得右臂被猛烈撞击了一下,低头一看,见鲜血汩汩地正往外冒。但他顾不上包依旧指挥战士们和敌人交锋。
战斗结束后,粟裕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但同样因为医疗水平所限,子弹没有在当时取出。
这枚弹头留在他的胳膊上18年,直到1952年,由于胳膊疼痛难忍,粟裕将军才同意动手术取了出来。
正是由于粟将军的伤情,他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失之交臂!
1950年秋,毛主席开始运筹出兵朝鲜一事。当时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挂帅出征的第一人选。
可是,粟裕因在之前多次负伤,加上解放战争时的高度紧张,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据他的秘书鞠开回忆说:“将军头痛之时,头发都不能碰,也不能去摸。一摸,就像针扎一般。他的脸老是通红通红的,经常说脑袋发胀。”
更痛苦的是,他的头有时左右摆动一下,就得疼上大半天。
所以,那段时间他吃饭时,工作人员或者家人都必须要把饭菜摆在他眼睛正前方一条直线上,才不至于因摆头引发的头疼。
毛主席得知这一情况后,只好另找人选,最后选择了彭大将军。同时,毛主席还命令粟裕放下工作,必须先把病活好再说。
在毛主席的直接关照下,粟裕由夫人楚青陪同去了苏联,在那里接受了治疗。
但不知怎么回事,明明头部隐藏了三颗弹片,苏联的专家们却没查出来病因。就这样,弹片在将军的头部R呆了三十多年。
这几十年间,粟裕将军饱受头痛折磨,可谁都不知道病根在哪儿。每当头开始疼,将军总是自己想办法缓解,从不依赖家人或者医生。所有的痛苦,他一个人默承受。
将军的夫人楚青很是心疼,却又帮不了他。据楚青同志回忆说:“头痛头晕几十年来一直折磨着粟裕,给他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平常疼得受不了,他就用凉水冲头,或者在头上戴健脑器,缓解疼痛。我们看着他那痛苦的样子,既着急,又没办法。”
直到将军去世后,他多年来一直头痛的病根才被人知道。
这三块从骨灰里找出的弹片,粟裕家人把最大的一片捐给了国家,剩下的两小块,留下来当传家宝。
如今,这块弹片在军事科学院院史馆中陈列,接受前来参观的人瞻仰。
本文鞠开头的成语,鞠开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