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怎么区分(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有什么区别呀)
您好,今天柳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怎么区分,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有什么区别呀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一,两者发生法律效果的方式不同。
2、法律行为依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发生法律效果,这一法律效果源自法律行为对行为人意思自治的容认,即法律对法律行为产生的意思后果只能给予合法性评价,而非在内容上的事先假设和规定。
3、与此相反,事实行为仅仅取决于法律规定,当事人实施行为并不具有追求某种法律效果的意图。
4、或者说,这种意图的有无并不影响法律效果的发生,而只要符合一定的规定便能产生法律效果。
5、第二,法律行为只能产生法律效果,事实行为却能同时产生法律效果和事实效果。
6、如,签订买卖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它的法律后果是出卖人承担交付标的物义务而买受人承担支付价款的义务,但是事实效果——买受人成为标的物的所有人,出卖人成为价款的所有人——却并不随之发生。
7、而拾得遗失物作为一种事实行为,其法律效果和事实效果是同时发生的,拾得人依法律规定取得该物的所有权是法律效果,拾得人对拾得物的实际占有则是事实效果。
8、由此可见,法律行为的效力实际上来自法律的拟制,而事实行为的法律效果则以其事实效果为基础。
9、第三,法律行为是从事实行为中分离出来的,它离开事实行为则无独立的意义。
10、从前述的法律行为概念产生的历程可以得知,法律行为产生的基础是设定权利义务的意思表示行为与履行义务的行为相分离,但分离只是针对“分步进行”而言,法律行为并不能离开事实行为而单独起作用,因为法律行为不发生事实效果,它所设定的权利义务只能通过事实行为才能得到切实的履行。
11、因此不需要履行的行为不可能是法律行为。
12、第四,从事实构成来看,事实行为必须具有法定的构成要件,如此才能体现其客观性和法定性的特征。
13、各国民法对事实行为一般作出详尽而直接的规定,内容涉及行为的主客观构成要件、持续状态及其产生的后果。
14、事实行为的各构成要件有机联系,不相独立,惟有符合全部法律规定的行为才构成这一类的事实行为。
15、而法律行为实质在于意思表示,从一定意义上说不存在事实构成问题,因为法律不可能对其意思表示作出具体的规定,而只能抽象概括其意思表示的合法范围。
16、第五,法律行为的主观意思和客观活动在内容上并不一致,再以买卖合同为例,合同当事人的主观意思是互易货物和价款,在客观活动上却表现为谈判和签订文书;事实行为的主观意思与客观活动在内容上则是概括一致的,一致才能构成相应的行为。
17、在即时交易这种事实行为中,当事人的主观意思和客观活动都是指向交付货物和价款,不存在“表里不一”的现象。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